#自然奇观
#摄影
#徒步
#暑假
#登山

负重前行的他们才是黄山最美的“风景”

对于一个生活在长江下游平原上的扬州人来说,高山,尤其是层峦叠嶂的高山是极具吸引力的。早在十几年前,还在上高中那会儿,就第一次体会到了“一览众山小”的征服感。原本看似高不可攀的山峰踏踏实实地被踩在脚下,眼前一片开阔,仿佛世间没有比你更高的事物。而那次被征服的并不是泰山,而是黄山。也正是从那时起,就有了在30岁之前征服五岳的梦想。然而,梦想毕竟只是梦想,现在已经31了,被征服的也就只有东岳泰山和北岳恒山
不管是爬山还是拍摄,天气都是很重要的不确定因素。三天前还报多云的黄山,由于台风外围云系的影响,变成了中雨转雷阵雨。再加上山上一下雨就会潮湿起雾,出发前非常担心这次会扫兴而归。
当大巴开到山脚下索道入口,天一直阴着并没有下雨。但看着不远处的山上云遮雾绕,谁也说不清山上到底是什么情况,又将会遇到什么情况。
为了节省体力拍摄,索道是必须的。从山下到半山腰,没过多久车厢外面就已经是雾蒙蒙一片,雾浓的时候,连后面一节车厢都看不到。而在车上,陪同的工作人员也告诉我们,如果真的下雨下的太大,我们这次的目的地天都峰也会关闭,我们今天的拍摄也几乎告吹。
下了索道,外面的雨果然下了起来,而且越下越大。对于下雨,我是早有准备的,不管是雨披,还是相机包的遮雨罩、相机的防雨罩,但最担心的还是雨天对拍摄效果的影响和天都峰关闭与否。
跟着客流向前,一路忧心忡忡,但却没有停止寻找可以拍摄的东西。然而雨雾天,能拍的对象少之又少,直到身后的高坡上,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的出现,才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。
黄山的挑山工是很有名的。在爬山前,我们都会为了节省体力,把不必要的东西放在宾馆,而对于他们来说,他们需要做的是在爬山过程中,尽可能的增加身上的重量。说实话,身后背着的相机、三脚架、无人机,算一下也有30斤左右的重量,只是从索道下来爬了两三百米,就已经有些吃力。而对于这些挑山工,一趟一两百斤的货物是习以为常,一天多少个来回可能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。
其实在山下等索道的时候,就已经注意到在入口处放着的几个扁担和货物。有了索道,他们肩挑的路程缩短了很多,在别人看来对他们可能是好事,但路程的缩短也意味着工钱的减少。
山上的道路原本就很狭窄,又被隔成了上山和下山两条道路。而对于挑山工来说,他们走的永远是与游客相反的道路。我们上山,他们走的肯定是下山的那条道,看似与我们同行,却是逆行而上。
和想象中的挑山工不一样的是,他们除了肩头挑的扁担,手上还会拿上一根粗长的棍子。千万不要小看这根棍子,里面的门道可是很多。
在行走的时候,它的作用与登山杖差不多。由于肩头的担子,一般的登山杖根本不可能承受得了,所以会比较的粗。而在中途休息的时候,它又可以竖立起来,顶着扁担,让肩膀稍微休息,让挑山工喘口气。而在担子刚挑上肩膀的时候,棍子也可以起到杠杆的作用,一头肩膀和担子,一头是手压着,把扁担放到肩膀最舒服的地方。为了两边肩膀受力均匀,他们有时也会将扁担的一边放在肩头,另一边搁在木棍上,而木棍的另一边则搁在另一边的肩头,这样原本一边的扁担重量分成了两边。
想找他们聊聊挑山工这份工作,他们却丝毫没有搭理你的意思,毕竟现在是他们的工作时间,时间就是金钱。看着他们负重前行的背影,也不知道他们是谁的儿子,又是谁的父亲,肩上挑的哪是物资,是整个家庭。
看着挑山工前行的背影,貌似眼前下雨、大雾、爬山的艰难和对山上未知状况的忧心都不算什么了。困难总会有的,在前行的道路上,能做的只有迎难而上,至于前路的未知,相信老天爷不会亏待努力的人。
也就在这时,一个满头银发的挑山工在我身边走过,我甚至都没来得及注意到他的容貌,能拍下的,就只有他有些单薄的背影和那满头的银丝。生活不易,且行且珍惜。

大雨浓雾,历八十一难,天都峰上羽化而登仙

回想这次的黄山之旅,绝对是有史以来最狼狈的一次。上山下小雨,到玉屏楼下中雨,下山下大雨;雷电预警,天都峰禁止上山;下山索道排队,慢慢挪了近一个小时;从头湿到脚,鞋子里面都是水;当然,还有全程不散的浓雾,50米开外几乎什么都看不清。鬼知道我们这一天经历了什么。然而,当一张张云遮雾绕、犹如仙境的照片出现在电脑上,貌似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用相机定格,让美丽成为永恒。这还是第一次被人这样定义自己。不过用它来概括这次的黄山之旅,是再恰当不过的了。
第一次来黄山,应该还是初中升高中的那个暑假,跟当时即将成为我姐夫的哥哥一起来的。对于那时的我,可能最大的乐趣就是把曾经在书本中看到的那些名称、插图与现实中的黄山联系起来吧?猴子看海、迎客松仙桃石、仙人指路……以及夜里3点起床爬山,最后欣赏到的震撼的黄山日出。
是的,当时别说单反,就连摄影为何物都还不知道,所有的美景都只能留在记忆中,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被磨灭。
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。这次黄山之行,可谓准备充足,两台相机、三脚架、手持云台、减光镜、无人机、防雨罩……几乎把能用到的装备都带着了,也不管爬山的时候会多耗费多少体力,为了就是尽量拍下能够拍到的黄山美景。也正是因为准备充足,在大家都收起相机,冒雨往上爬的时候,可以走在队伍最后面,拍摄了一组比较满意的挑山工的照片。
刚爬到玉屏楼,雨越下越大,雾气也渐浓,无奈只能先吃饭等雨停了。真心没想到这次黄山会遇到这样的天气,对于摄影来说,真的可以收拾回家了。但是,既来之,则安之。吃饭的时候同行的小伙伴还开玩笑,你不是会作法么,快点吃饱了作一下。还记得,今年3月在黄山脚下的西递开坛作法,人品爆发,两天时间遇上的绚丽的日出日落火烧云。
吃完饭,修整好,我们的队伍重新出发,此时雨已经停了,甚至还透出点阳光。沿着迎客松旁的阶梯一直往下,朝着老道口的方向前行。一路上虽然走走拍拍,但心里知道,没有几张是能够拿的出手的。湿润的空气和脚下湿滑的阶梯让人十分不舒服,而更担心的是天气一直如此。
哇塞!我兴奋地叫了起来。顺着阶梯而下,在两块高大的岩石中间,只有一条一人宽的小路,而就透过着半米不到的宽度,可以看到远处的风景。难道走过这片区域,会柳暗花明?
山间的小气候就是这样,可能只隔了50米,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情况。穿过高大的岩石,眼前的景色让我不禁加快了脚步,能见度一下子提高了好多,而且根据地图,离天都峰越来越近了。
终于,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平台上,眼前的一切让我们都惊呆了。正前方就是高耸入云的天都峰,原本云遮雾绕几乎看不清的山体此刻越发清晰,甚至上山的石阶都能看得清!不仅如此,是不是飘来一阵雾气,在山间穿梭,像对对白色的蝴蝶,围绕山峦,翩翩起舞。
人品再一次爆发了?立马架好相机,拍摄延时,同时拿出饥渴万分的无人机,准备放飞。
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在古人的诗词中,乘风归去是件只能存在于梦中的事情,而在如今,科技早已让我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。对于我们这些玩摄影的来说,小小的无人机就可以让我们在几乎任何地方俯瞰大地。而对于黄山来说,是再适合航拍不过的地点了。
时而沿着阶梯向上飞行,时而绕着山体旋转,变换角度,屏幕上实时传输的画面着实让人兴奋不已。向上飞,山体的高大宏伟让人感受到人类的渺小和大自然的伟大;俯视,在云上漫步,山峰与雾气构成了优美的山水画;平飞,在云雾与山峰中穿梭,犹如在仙境中遨游。
飞机飞了300多米,就已经来到了天都峰顶,鲫鱼背、山峰顶部的岩石、松树都清晰可见。不时地雾气随着风飘动,像波涛滚滚的大海。四周一座座山峰只露出一个个山尖,仿佛是大海里的小岛,时隐时现在云雾之中,不知天上宫阙是否就是如此模样。
虽然飞机已经俯瞰过了天都峰,人也还是要上去的。毕竟到今年年底,天都峰就会因为生态保护而关闭,下一次再开放就要到五年之后了。但就在即将开始爬山的时候,提前上去的小伙伴发来信息,说景区发布了雷电预警,天都峰景区将临时关闭。我们看了看头顶若隐若现的阳光,决定既然来了就不要留遗憾,毕竟下面的入口还是开放的。
一路向上,背着身后几十斤的装备,确实有些吃力。但既然已经选定了目标,再困难也要上去。一路上时不时回过头看已经走过的路,真的惊险万分,再抬头看看前路,蜿蜒曲折,望不到头。
爬了大概有半个小时,眼前的视野突然豁然开朗,我们已然抵达了山顶,距离天都峰顶应该距离不远了。视野是开朗的,但看到的却是白茫茫一片,都是雾气。
继续沿着曲折的石阶而上,一个转弯,突然停下了脚步。眼前的景象可能此生都没有见过。脚下踩着的其实是一块巨大的岩石,而面前的道路宽只有半米不到,两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,再加上浓雾的笼罩,更像通往天上的天路。这就是传说中是鲫鱼背,以其惊现而闻名,又是通往天都峰顶的必经之路。有些胆小腿软的人,走到这里还真的会放弃继续前行,但对于今天已经经历那么多磨难的我们来说,目标只有峰顶。这时,天也开始下起了小雨。
爬山是最锻炼人的,背着相机设备爬山更是如此,不仅需要坚强的毅力、充足的体力,还需要各种勇气。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,我们终于站在了天都峰顶。然而,由于大雾的笼罩,四周除了白茫茫一片还是白茫茫一片。
难道,我们已经爬到了山顶,就这样空手而回?
快看!哇——!
顺着游客的声音看去,在身后上山的方向,浓雾竟然逐渐散开,露出了一座同样高大宏伟的山峰。这就是明年将要接替天都峰开放的莲花峰。来不及多想,立刻架好无人机起飞,毕竟谁也不知道下一秒雾气会不会再次将山峰笼罩。
事实证明,拍摄莲花峰的最佳位置就是在天都峰,而同理,拍摄天都峰的最佳位置就是在莲花峰顶。雾气笼罩的莲花峰,山体翠绿,半山腰的玉屏楼依稀可见。雾气时浓时淡,山峰时隐时现,面对如此美景,再丰富的词汇都是苍白的,甚至于连图片都是没办法说清楚的,唯有通过无人机的视角,用视频的方式来记录这流动的仙境。这一刻,已然感觉自己已经踏上了云端,在百米高空俯视天都莲花二峰,不知道几百年前的徐霞客见到此景,又会写出怎样的巨作。
雾气只散开了五分钟,之后恢复了一如既往白茫茫。问早先上来的游客,他们已经在此等了一个多小时,才等来着云开雾散的五分钟。虽然我们之后又等了半个多小时,依旧雾气笼罩,但对于我来说,这珍贵的五分钟,这次天都峰值得了。
一路下山,游客也没有多少,快到山底,发现上山的门已经关闭。看来,刚才在山顶上的那惊艳的五分钟,是为我们独家定制的。
真正走到山底,天上开始下起了雨,不一会儿暴雨倾盆。或许,在别人看来,今天的黄山是大雾、大雨、阵风,各种不顺,各种抱怨。但对于我来说,一切都是值得的,一切都是满足的。天都峰的20分钟云开雾散和山顶的惊艳5分钟,已经让我见识了黄山最不为人知和难得一见的美景。

本游记著作权归@望秋叹所有,转载请联系作者!